您所在的位置: FOF体育 新闻中心 基层动态 正文
航天三江万峰公司把准市场“风标” 获政策“红包”29万元
发布时间:2019-01-17     信息来源: 航天三江

29,这个数字看起来是不是并不起眼。那后面再加4个0呢,变成290000,你没数错,这是29万。如果后面再加上的是元呢,是的,29万元,这是2018年12月底湖北省电力公司在正常电量、正常电价基础上,为航天三江万峰公司减免的电费金额。算一笔简单的账,这相当于一年为公司人均节省了240元生产用电支出,或者说这相当于全公司免费用了一个月的电,而且这是一笔在不影响公司电力供应、不需要公司硬件投入情况下的直接减免,绝对的纯效益。

公司抢得这29万元的大“红包”,还得从2015年国务院下发的一份政策文件说起。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出了进一步开放市场化配售电业务、优惠扶持高新企业用电的政策“风向标”。设备管理部能源主管王世生从知悉该文后就一直在时刻关注后续有没有具体实施政策出台。

终于,在2018年,湖北省的两项具体实施政策悄然出台。湖北省能源局首先下发了《关于<湖北电力市场建设、售电侧改革实施意见>及<湖北售电公司准入与退出的实施细则>》,随后湖北省发改委又出台了《关于组织开展2018年电力市场化交易工作的通知》。两政策明确成立省电力市场化交易中心,企业年用电量过100万千瓦时的高新技术和战略新兴产业电力用户,可参与湖北省电力直接市场化交易,并享受相关的优惠政策。

王世生在捕捉到这些信息后迅速向部门领导汇报分析并报公司领导商议,当即形成一致意见:抓紧取得“入市”资格,闯入市场去争抢“政策”红利。设备管理部立即成立专班,整理准备相关证明材料,多次前往相关部门咨询了解申报事宜,同时也得益于公司近年来在节能、环保、安全均达到国家和行业标准,无国家或地方不良通报,在专班人员的赶前节奏下,公司以较快的速度通过了湖北省电力市场化交易有关部门和孝感市经信委的资质审查,获得了参与2018年度湖北省电力市场化交易二批资格。

获得市场化交易资格了,是不是就意味着“入市”就能讨到便宜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市场化交易造就的“蛋糕”并不是那么轻易就可以吃到的。虽然工作专班人员惊喜的发现在市场化交易买到的电价格比以往降低10%左右,但是因电力供应的特殊性,在交易中有一项溢价规则,即电力用户实际用电低于合同电量97%的要按一定标准向发电企业补偿,实际用电高于合同电量103%的部分除需付正常电费外还要加价补偿电网企业。通俗的说就是你合同签订预购了多少电,最终就得用多少电。用多了用少了都要被上浮电价多掏钱,而且比例较高。

上下不能超过3%的电耗浮动标准,这对公司生产经营用电来说非常苛刻。如何才能既吃到这块“蛋糕”又不会因超出能耗被上浮电价,从而把政策“红利”稳稳收入公司囊中。工作专班人员又再次把眼睛望向市场寻求解决之道。而这一次,他们又盯上了“68”这个数字。

原来,为更好的接轨电力市场化交易的运作,湖北全省批准公布了68家电业公司可以代理企业参与湖北省电力市场化交易。专班人员经过多轮咨询、考察、意向沟通,选定了一家资质完备、规模信誉较好的电业公司开展了委托代理洽谈。最终以低于同类型企业的代理费用达成购售电二方协议。由该电业公司与供电厂签订电力交易交割单,由其在众多委托用电企业间进行资源均衡,对电力交易中心负责。而公司不论用电多少均可以按合同市场电价结算。这样公司通过利用市场化运作的杠杆,使存在的上下浮动电耗交由市场去消化吸收,稳稳的收获到了政策“红利”,踏踏实实吃“蛋糕”揽“红包”。

当年底收到电力公司的29万元减免金额通知时,设备管理部的专班成员们额手相庆,他们庆贺公司顺利搭上国家能源市场化交易的首班车,庆贺通过不懈努力使公司首次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即取得丰硕果实,他们更为自己坚持紧跟政策、把准市场实现为公司节约创效而感到庆幸鼓舞。(文/索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