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FOF体育 新闻中心 基层动态 正文
成本控制的“加减法”——三院8357所积极推进成本工程侧记
发布时间:2015-11-12     信息来源: 中国航天科工三院

  利润是企业的生命线,而成本则决定了这条生命线的长度和宽度。在内、外部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向成本要效益、向损耗要利润已是军工企业的共识。中国航天科工三院8357所按照集团公司“1+2+3+4+5+N”转型升级总体战略和推进“两工程”的工作要求,结合该所特点,积极算好成本、利润之间的“加减法”,从细处着手,组织开展了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合理把控  亮出“组合拳法”

  8357所在推进“成本工程”方面亮出“组合拳”,从设计、采购、加工、试验、管理等各个环节入手,有系统、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两个工程”的要求,积极探索降低产品成本、增加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措施和方法,加速该所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在产品设计上,该所按照产品组成采用历史成本构成数据、利用功能评价系数分析产品目标成本,并通过分值优选法选出最合理的分解方案,产品设计主管部门据此开展目标成本设计和全过程的预算开支管控,为后续系统开展成本管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保证设备正常性能和质量的前提下,该所还在研发环节动起了“主意”,将库存的400多个老款隔离变压器用于某款测试设备的研发,一举为研发节约了20多万元。

  在外协外购环节,对外协外购承制方进行严格审查,采取多家投标、多轮次价格谈判等方式,有效控制了外协外购成本。设立专用民品原材料管理库,开辟区别于采购军品的“绿色通道”,并配备经验丰富的采购员负责民品谈判、采购等工作,大大降低了民用产品成本。

  在生产加工环节,制定科学、合理的工艺方案,攻克工艺难关,提高工艺技术水平。采用精益管理等方式,打破零组件按“任务批”组织生产的固有模式,对单机、模块、部件和零组件等不同层次的相同部分实施组批生产,节约成本开支。其中,在某机箱铝制外壳原材料切割过程中,该所采用组批生产模式,并将剩余的原材料回收用来制作机箱内挡板。这样算下来,一块铝板切割可节省5分钟,成本下降100多块,一年可省下300多工时,各种成本合计下降50余万元,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动态调控   学会“量体裁衣”

  面对军工产品技术含量高、稳定性要求高、研制风险大、生产环节复杂、涉及范畴广、控制程序难以理顺等特点,8357所结合实际,动态调控,为降低成本“量体裁衣”,有效降低成本消耗,提高企业的经济运行质量。

  该所贯彻“设计决定成本”的理念,在设计源头“重拳出击”,优先采用现有成熟、先进技术,大力推行“三化”设计理念,优先选用硬件典型电路库和软件重用库里的软硬件模块,科学系统地考虑技术方案的先进性、经济性和可靠性,使方案制定合理可行,有效降低了设计成本,提高了产品可靠性。

  面对某款芯片货源不稳定、供货紧张、价格昂贵等压力,该所组织设计人员对该芯片的板卡重新设计,并通过各项功能、环境、电磁兼容等试验进行测试,直到达到相关要求。这样不仅保证货源的充足,还大大降低了研发、采购、物流等成本。面对某产品电源模块冗余供电模式带来的弊端,设计人员大开“脑洞”,将双电源模块改进为单电源模块,更好地实现测试性定量考核。在某测试设备研制过程中,如果依靠原有的测试设备和方法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该所总线科研团队集思广益,对测试设备进行技术攻关,最终将测试板由原来的4块增加到7块,每个接口板的测试数由原来的4个增加到9个,在成本不增加的情况下,测试效率提高了近4倍。

  试验经费支出历来是科研经费的使用“大户”。该所从对产品试验大纲的成本分析出发,着重对试验环节的成本分析进行了加强,通过对相似产品的类比,采用之前成熟的已经过验证的设计方案,对试验项目和具体试验要求进行了优化。其中,开发一体化测试设备,使同时可试验的产品由4套增加至8套,相同试验箱(台)测试量翻番,并利用大型设备试验间隙科学安排,开展相关试验,从而减少了外协试验的项目、人员试验频次和费用。

  科学管控  注重“内外兼修”

  8357所构建了组织健全、责任明确的成本工程制度体系和责任体系,制定出台了《成本工程组织机构及管理规定》、《目标成本管理办法》、《经济性评审实施细则》、《成本工程考核和奖惩实施细则》等制度,建立成本工程指导体系与激励机制,使成本工程融入科研生产全过程。不断提高全员意识、梳理工作流程、构建科学评价体系,将政策落实到每一项实际工作中去,不断提升成本控制能力。

  该所对已完成的型号产品严格按照价格体系进行成本核定,建立了产品成本数据库,将型号产品直接材料费、专项费、燃动、工资、管理、制造费用等均纳入数据库管理,确保全面体现型号产品的真实成本,为后续找准成本控制切入点奠定了良好基础。大力开展软、硬件工程化工作,建立了元器件中心库信息化管理系统,及统一规范的硬件典型电路库和软件重用库,在差错率大大降低的同时,各类成本费用也随之下降。

  在苦练制度规范、基础管理等“内功”同时,该所还注重“活水”的引入,“走出去”学习成本工程方面好的经验做法,真正实现科学管控,注重“内外兼修”。

  在“走出去”、“请进来”的基础上,该所积极探索新方法、新路子,注重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交流,向成本工作做的比较好的部门“取经”,使得成本控制工作总体上升一个新台阶。在“横向取经”的过程中,各部门总结各自分管事务相关的成本工程工作的做法和成效,围绕如何有效地控制各项管理成本,使成本控制在预期目标范围内展开讨论,就合理成本规划、成本变动趋势、成本影响因素等从不同业务角度、不同层面进行深入研讨,从缩减预算内开支到严格审批预算外开支,现场分享这些节约成本的好办法,达到集思广益、以点带面,有的放矢地指导后续成本工程相关工作,为进一步推进该所成本指标量化、绩效考核奠定了坚实基础。(文/李胜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