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FOF体育 新闻中心 基层动态 正文
“大国工匠”二院283厂高级技师常晓飞登上《新闻联播》
发布时间:2021-05-06     信息来源: 央视新闻

他是个刚刚30岁出头的年轻人,却可以用比头发丝还细0.05毫米的刻刀刀头,在直径0.15毫米的金属丝上刻字,他的技术被国家评为中华十大绝技。

5月4日,新闻联播《大国工匠》讲述了中国航天科工二院高级技师常晓飞用精益求精诠释青春气质的故事。


数控加工技术是我国航空航天精密零部件制造的关键技术之一,如果把数控加工的工作比作爬山,那么常晓飞则是在夜里攀登悬崖峭壁,必须谨小慎微、摸索前行。这些年来,常晓飞参与了国家导弹和宇航产品的复杂关键零部件以及新型卫星零部件的制造任务。这些零件关系着导弹能否精准制导,对于产品的最终性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练就炉火纯青的数控加工技术,常晓飞不断挑战技艺的极限。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高级技师 常晓飞:我们现在在里面做的是,将在这个直径只有一毛钱硬币大小的,这样一个金属片上打孔,这个孔的直径是咱们头发丝的三分之一,咱们用的那个刀具直径只有0.03毫米。

一块硬币大小的金属板,高速旋转的极细刀头,一个多小时之后,182个直径比头发丝还细的小孔神奇的精确成型。只有通过强光,才能看到182个小孔所呈现出的内容。


常晓飞:刀具和打孔深度它的比值大于5倍径就属于难加工孔了,我们现在打的孔它的厚度和我们所用的刀具它的长径比,达到了18倍的一个水平,所以说它的难度还是非常大的。

1988年出生的常晓飞,有着超出同龄人的老成持重,做事严谨、一丝不苟,追求极致。凭借着这股子韧劲,常晓飞的技能得到了快速提升,他带头攻关了很多技术难题,成为那批新人里最早能独挑大梁的工匠。

一次,常晓飞接到了一项新型复合材料的加工任务,这是一种极难加工的硬脆材料,零件将用于新型武器装备的关键部位,一旦出现问题,将会直接导致武器试验失败。

常晓飞: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所以说我觉得压力还是非常大的。

为此,常晓飞无数次的修改编程调整刀具,变换走刀轨迹和装夹方式。


常晓飞的师父 曹彦生:可能我FOF体育的是想有没有新的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反而他观察的比较细,回来就跟我商量,是不是因为装卡方案上的问题,结果还真是管用了。就是下面差那么零点零几的小缝隙,他观察到了。

经过近三个月的时间,常晓飞终于找到了一种最优方式,将这种复合材料的加工成品率从30%提高到了80%,最终提高到了100%,这次的成功给了常晓飞莫大的激励。这之后,他总是想尽办法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常晓飞:对于我来说我干每一件产品我都追求要把它达到一个极致的状态,因为这种事情我觉得是在为国家做,并不是为我个人而做的。

这些年来,凭借着一身真本领,常晓飞获得了无数荣誉。然而,比起这些耀眼的荣誉,常晓飞最自豪的还是能用自己精湛的技术参与到我国航天航空事业中,为国家的安全保驾护航。


常晓飞:我觉得这个工匠精神,其实它FOF体育的是,一种坚持和沉淀下来的追求那种极致的一种状态,自己作为国家年轻一代的工匠有责任把这种追求极致的精神,一直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