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FOF体育 新闻中心 基层动态 正文
珠海珠海,HW-350即将返场——三院海鹰航空公司HW-350小型长航时无人机成长记
发布时间:2021-05-31     信息来源: 中国航天科工三院

不久前,珠海正式官宣:第十三届中国航展将于今年9月28日至10月3日举办。HW-350小型长航时无人机团队一颗心落地,自2018年珠海航展首次亮相,他们一直期待着返场…… 

上届航展,首次亮相

2018年11月,珠海航展,三院海鹰航空公司展出了一款新产品——HW-350小型长航时无人机。彼时,这型无人机刚圆满完成首飞,自主起飞降落平稳,全自主飞行过程中姿态控制良好,航线跟踪精度较高。一次颇为惊艳的亮相。

无人机采用大展弦比双尾撑气动布局,机身采用复合材料的流线型设计,气动效率佳、巡航速度快、续航时间长,还支持预先装订航线,全自主飞行,实时修改航线,并具有丰富的遥控指令。漂亮的机身,优良的性能,引来人们围观。

在珠海,展区前人潮涌动,人们为其可持续飞行26个小时惊叹不已,而站在后方的项目团队指挥尤向荣内心却十分平静,他觉得HW-350还不算完美,开始盘算下一阶段的试飞。

蛰伏,待时飞

珠海亮相后,HW-350一直在进行优化。团队带着它辗转新疆、河北、山东等多个地方,伴随着一次次起飞和降落,它的性能也越来越优良。

去年底,HW-350在山东济南完成了一次飞行“大考”,环境比平日更苛刻。试验跑道左侧有山脉,右侧有70米高楼,飞行航线途中也有许多居民楼建筑。工程师李东伟“心态有点崩”。不过好在困难总能解决,团队按压下心中的担忧,,踩点摸清山丘地形、人口密度和建筑高度等信息,调整飞行参数、优化航线、建立应急预案,最终成功飞行作业面积近200平方公里。

去年3月,疫情尚未平复,HW-350接到了一个任务——最大升限值飞行,考察其所能达到的最大平飞高度。测试基地在河北承德的草原,海拔1400多米。第一次验证飞机升限时,发动机出现了问题,没有达到理论升限的5千米指标。团队试图改变控制策略,调整飞机姿态,但尤向荣认为是细节出了问题,按照他的方法,把发动机短舱排气管盖子合上后,问题解决了。

在我国西部,HW-350交付项目顶着漫天的风雪,冒着零下15度的严寒,执行着某用户单位无人机飞行培训任务。“从立项开始跟了那么久,看飞机就跟看亲儿子一样,在天上飞起来的时候还是很激动的。”在当地执行任务时,董斌拍下了他和HW-350在雪地里的合影并发到了朋友圈。毕业到所里,他便和HW-350结缘,至今已5个年头。

项目团队始终在路上,每到一个新环境,测试外场都需要8架次以上的实验,一个周期耗时1-2个月,诸如发动机左右缸温不同、飞行环境障碍物多等不确定问题多到记不清。有时是在西北零下30多度的冰天雪地,有时是在清晨四点蒙蒙亮的内蒙天空,数不清的艰难时刻,他们熬过来了。

返场,更完美

人们在各种场合看到无人机的身影。在中国,无人机企业纷纷布局,海鹰航空公司作为无人机领域的“国家队”,自有一套打法。

对于无人机市场,当所有人进场的时候,也就到了清场的时刻。近年来,海鹰航空公司精心编排无人机产品梯队,打出中高端无人机产品“组合拳”。团队有意慢下来,慢下来是为了找准产品定位。“我们瞄准的是军需保障类的赛道,希望与客户形成良性循环互动。”尤向荣说,“就怕一开始没有找准定位,那就是做一单死一片。”

最为关键的是,研发团队秉承低成本设计理念画出了一条最经济的价值曲线。据尤向荣估算,这款无人机的成本只有同级别其他飞机的1/2量级,其原因有两点,一是坚持开放合作的社会化生产,广泛寻求合作,借用社会资源而非只依赖自身技术;二是对于一些如飞控、起落架、空速管等市场价偏高的设备,团队采取“自给自足”的策略,进而打下销售成本。

数年来,团队蛰伏沉淀,带着一套核心的应用系统不断试验、测试,逐渐展现无人机“国家队”在开拓更广阔舞台的硬实力和真功夫。他们习惯了以产品性能为中心,以性价比和客户需求为中心。不断地试错与改进,走到最后,团队发现,一开始选择的艰难路反而越走越顺。

不久前,官方发布了今年珠海航展的举办日期。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推迟一年的珠海航展姗姗来迟。HW-350团队早已翘首以望。尤向荣笑着说:“去年因为新冠疫情大家都憋了一年也没去成,我们对市场上反应和行情还是挺期待的。”今年,HW-350想尽快返场,迎接新的挑战。(文/《中国航天报》记者 赵聪 刘子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