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FOF体育 新闻中心 媒体聚焦 正文
人民网-人民日报:记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风华机器厂铸造特级技师毛腊生
发布时间:2009-05-19
       


人物小传

  经历:中共党员,1956年出生,1977年中学毕业后进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风华机器厂工作至今。

  荣誉:曾获得“航天技能大奖”、“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中华技能大奖”等。

  

  “拥有绝活,不惧金融危机”

  4月25日,星期六。本该是休息日,但位于贵阳的风华机器厂铸造车间里仍是一派繁忙。特级技师毛腊生蹲在一座模型前,正全神贯注地用胶泥一点点抹平模型上针眼般大小的砂孔,之后又用酒精喷烧,火焰过处砂模泛出白色,现出更小的气孔,他再用胶泥涂抹一遍,直至表面光洁如玉。

  “我们忙成了611!”车间主任俞开升解释道:“我们生产没受金融危机影响。今年一季度生产同比增长1/3还多,大都是毛师傅的绝活招揽来的。我们加班加点,每周工作6天,每天11个小时,大伙笑称611工作制。”

  “大伙现在累是累,但是累得痛快,累得自豪!”几位帮着毛腊生抬模具的年轻人笑言道。

  “工艺创新,铸金字招牌”

  毛腊生是造型工。造型工讲究的是尺寸精准,光洁度高。铸件成型后,无论是表面或内部都不能有丝毫的裂缝和气泡,否则就是废品。

  车间里的39个造型工基本都是毛腊生带出来的。“毛师傅是造型工的核心!”俞开升说。

  厂里有次接到一批许多铸造厂都啃不下来的复杂铸件的征询订单。毛腊生就与设计部门一道探索出了一套“重叠浇铸”法,把订单接了下来,并使铸件的合格率达到百分之百。他还与熔炼工序一起探索,解决了铝合金中易产生的“白裂纹”现象,攻克了这道铸造业普遍面临的难题。

  一系列工艺创新使该厂有色合金铸造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造型小组先后荣获贵州省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团中央“青年文明号” 等诸多荣誉。“风华厂的铸造技术已成为我国铸造行业的金字招牌!”俞开升自豪地说。

  “心到手到,功夫自然成”

  1977年,20出头的毛腊生在贵州绥阳县中学毕业后,进了风华厂的铸造车间。初中毕业的他最初看图纸都费劲,但他把业余时间都用在了钻研技术上。基地办的初、中、高级技工培训班,他期期都以优异成绩结业。

  造型专用工具不过10来种,毛腊生用起来可谓是得心应手。毛腊生常对徒弟说:“首先要用心,心到手到,功夫自然成。”

  正是这种对工作的热爱,毛腊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创造了一项又一项铸造新工艺。

  栏目图片:本报记者  孙海涛摄

  劳动者感言

  成功者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用心。用心对待职业也就是在用心对待人生,成功的喜悦和生活的快乐都源于其中。

      (文章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27日08:14 )

        相关报道链接:http://dangjian.people.com.cn/GB/78694/9196752.html

     (责任编辑:孙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