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FOF体育 新闻中心 媒体聚焦 正文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团委的承诺:“团员产品无缺陷,团员身边无事故”——来自央企共青团和青年工作报道之五
发布时间:2009-02-16
       
 
本报记者 崔玉娟 特约通讯员 朱文文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1-24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这个以航天防务、信息技术、装备制造为主业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这个宗旨就是实实在在的企业价值观,人人耳熟能详。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创建50多年来,先后为国家提供了大量不同类型、性能先进的导弹武器系统,还将2007年度唯一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收入囊中。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承担着富国强军的使命,集团公司团组织要紧密围绕党组确定的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开展活动,团结带领团员青年齐心合力干事业。”这是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许达哲对该集团公司团组织的定位。

    “富国强军是集团公司的神圣使命,也就是团组织最大的政治。而这个崇高的目标最终要靠产品的高质量来实现。”集团公司团委书记刘翔说。

    “共青团工程”解决技术难题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有7个研究院、两个科研生产基地以及若干科研生产企业和专业研究所,抓住产品质量就是抓住国防事业的生命线,这是各级团组织的共识,也是航天质量文化的核心理念。

    “团员产品无缺陷,团员身边无事故。”这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每一名团员的承诺。2007年,集团二院推出质量放心团支部活动。为此,206所团委开展了签订“质量承诺书”活动,每一名团员都要结合个人岗位特点、工作侧重点签订承诺书。206所团委联合所质量部门及基层单位一起填写《质量放心团支部工作评价表》,压力不言而喻。

    这项近乎残酷的制度是经验教训的总结。206所一室团支部建立动态管理型的故障经验数据库《××型号故障启示录》,由青年人为主的设计师队伍进行定期完善和管理。

    沈阳111厂某型号产品电爆阀组件给该厂团组织带来了荣誉。××-8工艺高气压瓶组件在首次摸底放气试验时,出现了电爆阀输出压力功能失效故障,反复调试,无法解决。“共青团工程”的上马最终解决了问题。青年技术人员认真讨论、分析故障、产品复查,并在老师傅的指导下一一排除、准确定位查找故障机理,最终优化了电爆阀设计。最终,低温起爆试验合格。

    建立质量意识“上档次”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近年来新进职工大部分是硕士以上学历,以三院为例,现在该院硕士以上学历青年人占总人数的10%以上。

    “简简单单搞些知识竞赛,他们不愿意接受。”三院团委书记单立英说,“团的活动‘上档次’他们才能接受。”

    “上半年低层次质量问题的发生占我厂总质量问题的74%~80%。”三院质量处处长助理葛军波建议,“对低层次质量问题的发生,我们应该有一个曝光台,要在厂报上或是网上进行大胆地曝光。”

    “我觉得在分厂内部曝光就可以了,有时曝光范围太广会引起有些职工的反感。”

    “其实我们都没有必要惧怕被曝光,我们的职责是什么就要尽什么职责,出了错就是要有勇气去面对。防止低层次质量问题的发生,重点在制度建设上。”

    这是发生在三院第七期青年论坛上的激烈辩论。

    这样的论坛形式是7年前从该院159厂团委开始的。现在,全院范围内每季度都有一期。

    31所团委书记张鸿羽解释,论坛受青年欢迎的奥秘就在于他们找的老师都是一线工人,设计的课题都是一线急需解决的问题。

    青年文明号、青年突击队、质量放心团支部……在航天科工集团,这些组织都不只是名词、荣誉而已。三院的领导就曾说过:“现在我们再也不怕有临时来的任务了,因为我们有青年突击队,最关键的是质量让人放心。”

    关键时刻,队伍带得上去

    “团组织的作用,体现在关键时刻,队伍带得上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承担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部分科技工程,集团公司总经理许达哲对这支由年轻人为主的队伍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如何使奥运火炬能够抵抗11级大风?如何使火炬在大雨中仍能燃烧不熄?如何将唯美理念设计变成熊熊燃烧的火炬……2006年1月,三院31所32岁的劭文清等接到了科技奥运项目最难啃的“硬骨头”——奥运火炬燃烧系统的研制任务。

    奥组委进行火炬燃烧系统招标时,因为指标要求异常苛刻,加上“祥云”火炬的独特外形给燃烧系统的设计增加了空前的难度,竞争者纷纷知难而退。地面手持火炬燃烧系统、珠峰火炬及相关产品的研制任务毫无争议地落在航天人的肩上。

    依托航天科技实力与研发经验,在中国工程院刘兴洲院士的带领下,邵文清和同事巧妙地借用航天发动机“双火焰”原理,即使在恶劣条件下,如果大火被吹灭,“值班火焰”——预混火焰会马上能把大火点着。

    低压舱试验、车载试验、南征北战、两年内三上珠峰,甚至火炬外壳上在试验后被打上了400个细小的孔隙……最终,地面手持火炬的火焰高度大于25厘米,稳定燃烧时间大于15分钟,在11级狂风和滂沱大雨中也能熊熊燃烧,全面超过奥组委预定的指标。珠峰火种灯的燃烧速度达到不可思议的每分钟0.04毫米,如此缓慢的燃烧且能长时间燃烧的火种令世界同行震惊。

    团组织贡献大小要看年轻人成才多少

    中央企业团工委提出,要把各级团组织打造成中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贡献者。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几乎每一个业务单位、科研部门都在讲对企业的贡献率。

    “团组织直接推动多少年轻人成才,为多少年轻人的成长做了铺垫,在型号攻关过程中团组织采取了多少措施。”这就是集团副总经理方向明心目中有关团组织贡献率的标准。

    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专兼职团干部有2400多人。很多团干部是从业务岗位选拔出来的。“在业务岗位上,他们就像住在1楼,景色很真实,工作相对也比较专一。当了团干部,他们就像搬到了3楼,眼界一下子开阔了很多,综合要求相应也高了很多。”方向明用这样的比喻激励团干部,他说“青年有激情,但长劲不足,最终成功的总是那些脚踏实地的人。”

    在贵州山区,有一个1964年中央批准建立的航天科研产品生产基地,即中国航天科工集团061基地。记者采访中发现,从集团领导到二级单位领导,从团干部到普通青年,对这个基地都充满了敬意。在艰苦的条件下,1.5万名职工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家重点工程作出了突出贡献,创造了一个个型号系统研制史上的奇迹,而其中,活跃着近万名青年职工。

    在基地,以新型号科研生产为核心,针对新型号研制的瓶颈问题,团委组织的QC小组注册每年都达到上百个,取得国优、省优、部优和基地级QC成果几十个。一批革新成果解决了制约产品的重大技术质量问题。“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平均完成工时比其他班组或个人高出20%以上,质量合格率达96%以上。

    这就是贡献率——在航天科工集团的行政、技术两条指挥线上,45岁以下青年占62%,副局级以上干部45岁以下的占43%。三院培养出了45岁以下的国家级专家,四院老专家带出了一批“总师”级徒弟。

    这就是贡献率——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拥有全国青年文明号8个,全国五四红旗团委1个,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标兵)1个,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1个,全国五四青年奖章(标兵)1人,全国五四青年奖章1人,全国五四青年奖章(集体)1个,全国杰出青年岗位能手1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12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