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FOF体育 新闻中心 媒体聚焦 正文
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专访中国航天科工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刘石泉
发布时间:2020-11-11     信息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擘画了未来5年乃至15年中国发展的宏伟蓝图。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中国将追求什么样的新发展、怎样实现新发展?

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即: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六个新”发展目标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目标任务、战略部署,展现了我们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彰显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价值立场。

目标就是方向,理念就是指南。“航天科工积极响应并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发展战略和‘十四五’六‘新’的目标要求。”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刘石泉说。航天科工近年来在智慧产业技术创新方面,负责或参与相关国家课题近百项,形成100余项关键技术的技术体系和300余项重点产品的产品体系,建设一批智慧产业国家级、省部级创新平台。

发展永无止境,奋斗未有穷期。从积极投身国家新基建,到促进社会治理方式转型升级,航天科工不断为创新型国家、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积极贡献着航天力量。

“航天智慧”遍地开花

《财经国家周刊》: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用“六个新”明确“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方向。作为一家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航天科工如何看待这一发展目标?又将如何落实在行动上?

刘石泉:航天科工是以防务装备、航天产业、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为五大主业的战略性、高科技、创新型中央骨干企业,承担着“科技强军、航天报国”的职责使命,坚持“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国防建设、服务国计民生”的发展定位,是发展航天事业的中坚力量,是航天强国建设和国防武器装备建设的主力军,是中国工业信息化发展的领军企业。

▲2020年9月15日,在上海举办的2020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的航天科工展台上拍摄到的“行云工程”中的物联网卫星“行云二号”模型。图/IC photo

一方面,我们持续夯实航天防务基业,建立了完整的航天防务技术开发与研制体系,整体水平处于国内领先,部分技术国际先进;另一方面,我们着眼于“大防务、大安全”发展理念,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传统装备制造产业赋能,着力打造了智慧产业、工业互联网、信创、高端装备制造等一批新的重点支柱产业。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密集部署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投资,将直接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打造产业智慧化转型、加速发展新基石。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有六个“新”: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每一个“新”都与智慧产业息息相关,都需要“智慧”来赋能,推动实现国家安全发展和人民共同富裕。

航天科工积极响应并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发展战略和“十四五”六“新”的目标要求,将系统工程、空间信息应用、信息安全等航天特色技术与社会治理全方位深度融合,培育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城建、智慧环保、智慧政务、智慧检务、智慧水务、智慧农业、智慧应急等30余个重点产业领域,智慧产业已发展成为航天科工的重要支柱产业。

在技术创新方面,负责或参与相关国家课题近百项,形成100余项关键技术的技术体系和300余项重点产品的产品体系,取得近百项各类资质,建设“经济领域系统仿真技术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高速交通工具智能诊断与健康管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一批智慧产业国家级、省部级创新平台。

在重点项目方面,完成全国首个智慧城市顶层规划、首个城市地下管线试点项目、首个警用物联网示范工程、国内最大的蔬菜保供智慧农业项目,完成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深圳大运会等10余项国家重大活动智慧安保任务,承建了最高检智慧检务平台、住建部城建大数据平台、发改委智慧食药监综合监管大数据服务平台等一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完成武汉、杭州、苏州等百余项智慧城市规划设计和工程项目,完成青海、广州等数百项智慧交通项目,完成数十个省市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系统,提供服务5亿人次,完成中办、国办、相关部委、省市数百个电子政务建设项目。

可以说,“航天智慧”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为新基建、创新型国家、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积极贡献着航天力量。

为新基建贡献航天力量

《财经国家周刊》:今年以来,中央多次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此同时,建设智慧社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一环,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础。如何看待“新基建”与“智慧社会”二者之间的关系?

刘石泉:百年未有之变局当前,国家密集部署加快新基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从中央到地方,到行业,到企业,新基建是今年的高频词。智慧产业再次被赋予了时代使命,将作为新基建的需求牵引,也是新时代提升核心生产力的手段。

新基建加速“智慧社会”的到来。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奠基人钱学森在本世纪初就提出,“数字城市”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航天科工的武器装备系统是服务体系化国防作战的复杂巨系统,“智慧社会”也是一个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人-机-物构成的典型开放复杂巨系统。中央指出,要充分利用新兴科技,建立良好的社会治理环境,推动社会治理的智能化。

航天科工立足“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国防建设、服务国计民生”,积极投身新基建,融入新基建,贡献航天智慧和航天力量。

▲2020年6月10日,工人在四川省华蓥山经开区生产车间里,加工完全国产化计算机。图/IC photo

《财经国家周刊》:“十三五”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科技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能否谈谈航天科工在信息基础设施方面都做了哪些创新?

刘石泉:航天科工的“三个服务”核心力量都是创新。高度的国家责任感,历史积累形成的系统性创新机制,体系化的持续创新能力,不但服务国防,也积极将航天智慧投入国计民生。航天科工构建了涵盖智能感知、融合平台、智慧应用的三层产业架构,服务社会治理。

在智能感知领域,航天科工研发了空天地一体的智能立体感知设备,包括卫星遥感、民用雷达感知、光电感知等一系列智能感知设备,服务各个领域。

在信创领域,航天科工拥有从产品研发到实施运维的“交钥匙”工程能力,已有30多款硬件与软件产品进入党政机关产品名录,在试点中获得“四个最”的评价,为智慧产业提供安全稳定的基础设施和服务。

在智能云平台方面,航天智云以万网融合和万物互联为基础,以信息安全为基石,提供跨域异构多源数据的无障碍传输、协同,提供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覆盖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全流程一站式服务,将数据转化为知识,让各领域解决方案更加智能。

航天科工在以上信息基础设施方面的技术投入,为国家新基建贡献航天新智慧。

航天技术服务“智慧社会”

《财经国家周刊》: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历史表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全面完整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国能否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因素和必要条件。如何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在这一方面,航天科工又有哪些作为?

刘石泉:“信息革命带来生产力又一次质的飞跃”。人类正在经历信息革命,信息革命正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和社会治理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央多次强调,新时期要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航天科工认为,针对“智慧社会”的治理方式创新,一方面要坚持系统性社会改革方法论;另一方面要推动智能技术和社会治理实际业务的紧密结合、深度融合,加快社会治理方面的生产力水平升级,倒逼社会治理方式的持续革新。

航天科工发挥“实用场景+系统工程”的自身优势,以智能传感、人工智能深度应用的持续创新,推出智慧产业应用平台2.0,打造通用化、模块化、可复制的行业应用平台,赋能社会新治理,为三十余个领域提供智能解决方案,助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

智慧城市产业板块,我们具有从顶层规划设计、落地实施再到运营维护的丰富经验,打造城市操作系统。2011年航天科工率先完成全国第一个智慧城市顶层规划,已有苏州太湖新城、赣州蓉江新城等一系列新城综合解决方案典型案例。

智慧城市产业“服务城市管理、服务社会治理、服务市民便利”,纵向服务到城市的城区、小镇、园区、居民社区,横向服务覆盖交通、安全、城建、政务、教育、医疗等。

▲2020年6月29日下午,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飞航技术研究院综合保障中心设计制造的“防疫消杀机器人”亮相北京丰台区北大街的道路上 。图/视觉中国

在智慧交通领域,航天科工实现了城市、城际、轨道交通三大业务板块全覆盖,形成了国内外领先的智慧交通解决方案,承担了北京、上海、无锡、广州等三十余个地方大型智慧交通系统建设项目,具备省级高速公路信息化平台、城市智能交通综合管控平台以及地铁全线信息化综合集成建设能力。

从奥运安保、亚运安保,再到边海防,公共安全领域始终是航天科工传统强项。在公安大数据智能、安保智能化指挥、边海防联防联控方面,推出一大批产品和智能化解决方案,推动公共安全领域融合新基建的升级发展。

航天科工智慧城建解决方案,核心包含城建大数据平台、智慧管网综合管理系统和专业管线智能管理系统、智慧管廊总控和分控平台。目前,已经服务全国16个城市;在德州、成都、哈尔滨、重庆、吐鲁番、杭州、镇江、扬州等地形成示范应用。

在智慧政务领域,航天科工积极投身国家的“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智慧政务一体化平台及智能终端体现了要素数字化、服务场景化、审批智能化的升级,系统利用了大数据、AI、5G、区块链的赋能,已经在上海、天津、广州、湖南、河南、惠州、江西等十多个地方落地实施。

在市场监管领域,航天科工自2008年承建奥运食品溯源系统,不断升级迭代,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支撑,自主研发智慧市场监管一体化、食品安全监管、药品追溯监管等综合服务平台,先后在内蒙古、辽宁、天津、云南、湖南、贵州等省落地实施,有效解决市场监管领域突出热点、难点问题,赢得市场广泛赞誉。

航天科工提供智慧水务全面解决方案,在水利工程、污水处理工程、地下管网监测等应用领域,打造新型政、企、民协同平台,实现高效、智能、绿色的运营管理。目前已经在江苏,陕西,河南,新疆昌吉、克拉玛依、乌鲁木齐等地落地实施。

在智慧农业领域,基于智能农业数据信息收集系统、农业大数据服务平台、智慧农业科技物联网的基础支撑,实现了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专家在线指导,在智能设施农业、智慧灌溉、现代农业智能管控等新农业信息化转型方面具有大量案例。

在智慧应急领域,航天科工推出智慧应急服务云平台,综合利用“空天地”一体化手段,为应急救灾行动提供准确数据支撑,为应急指挥调度提供可靠通信基础,为应急救援力量布局提供全面态势服务。已成功预报福建漳平、湖北十堰、重庆歌乐山3起突发地质灾害。

航天科工将航天器、火箭等“智慧检测”技术向民用领域转化,形成通用测试测量、智能传感器与物联网、人工智能与大数据、PHM与智能制造四大业务板块,已在国产大飞机、高铁、大型机械设备等领域广泛应用。

可以预见,新基建将为智慧产业带来新机遇、大发展。航天科工将以“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核心价值观,持续创新,积极投身国家新基建,投身社会治理方式转型升级,与业界生态一道,共同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宋怡青)

原文链接:https://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vh512/share/9528673?channel=weixin&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